煙火升騰的小攤、量足價優的晚餐、摩肩擦踵的人群……這樣的場景在我市寶能漫街、怡人金街多處上演。地攤經濟“火”了,政策的寬松、管理的放松,加上群眾的熱情參與,城市中不時飄來裊裊煙火氣。
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和蔓延,對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。面對經濟下行壓力,今年中央將保就業作為“六?!敝?。地攤經濟因創業門檻低,沒有店鋪租金壓力,沒有太高的學歷、技能要求,在一定程度上活躍了地方經濟,為創業者提供了靈活創業的機會。但放開地攤經濟的同時,也暴露出不少問題。有些攤位煙熏火燎、污染嚴重,讓人難以呼吸;夜市繁華過后,留下一地垃圾,辛苦了環衛工人;食品安全衛生無保障、市民投訴多等,也為地攤經濟貼上更多負面標簽。難道放開地攤經濟促進就業,就要以污染環境、破壞城市文明形象為代價嗎?
“煙火氣”并非“烏煙瘴氣”,更非污染環境的“擋箭牌”。發展地攤經濟,不是意味著“放”而“不管”,回到過去“路邊攤=臟亂差”的粗放無序狀態,而是要讓地攤經濟成為與“高大上”并存的“小而精”業態,進一步打造地攤經濟“升級版”。當然,這對城市管理、基層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,需要管理層把握好平衡,使治理精細化、規范化水平再上新臺階,實現“煙火氣”與“文明風”同步。
愿裊裊升起的不僅有煙火氣,更有濃濃文明風。
周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