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金沙人
9月22日的全市“百姓名嘴”選拔賽精彩紛呈。來自全市各地的選手各有拿手絕活,有的聲音洪亮、先聲奪人,有的娓娓道來、引人入勝,有的妙語連珠、令人莞爾,有的臺風端莊、自帶氣場,為大家奉獻了一場“思想盛宴”。選手大多青春靚麗,唯獨廣陵區年近七十的馮成引人注目。年齡大倒在其次,關鍵是平常表達自如的揚州話,瞬間要變為字正腔圓的普通話,切換不自如,上臺就緊張,出現了短暫卡殼。好在他經驗豐富,迅速調整過來,繼續聲情并茂講述《難忘那年的春節聚餐》的故事,結果在高手如林的選手中脫穎而出,拔得頭籌,當他上臺領獎時,臺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。
市委宣傳部、講師團為推動黨的創新理論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,注重基層理論隊伍建設,著力培養一支“百姓名嘴隊伍”,這次參加選拔賽的皆為當地的名嘴。馮成講的故事何以讓人愛聽,一致予以好評?原因既簡單又不簡單,說簡單是因為他講了在部隊時春節聚餐的故事,無論是首長還是戰士,都自己排隊盛一碗玉米糊糊坐下來吃,當首長問他好吃不好吃時,他說好吃,此話立刻遭到首長的反問,玉米糊有紅燒肉好吃?首長講述了連隊抗日戰爭初期在大年三十組建的故事,他們用冀中人民送的一袋玉米煮成糊糊作為過年的大餐。新中國成立后,為記住這段光榮的歷史,每年過年,凡是從英雄連隊走出去的首長,春節都回來吃玉米糊糊這頓團圓飯。故事簡單不簡單?簡單。說不簡單,是因為他在短短的6分鐘內,把故事講得那么跌宕起伏,引人入勝,發人深省。作為觀眾,我不得不佩服馮成講故事高超的能力。
馮成講的故事簡短,但卻微言大義,給我們的理論宣講工作以深刻的啟迪。理論一經群眾掌握,就會變成強大的力量。如何讓理論為群眾掌握,是照本宣科讀文件,還是聯系實際講道理,馮成的宣講已經給了我們答案。
精選素材講故事。馮成以自己的親身經歷,將首長與戰士同吃玉米糊糊的春節聚餐講得那么生動,時間、地點、人物交代得一清二楚,細節、情節、對話演繹得惟妙惟肖,畫面感清晰,代入感很強,讓聽眾與他一起回到50年前的連隊生活。理論宣傳,讓人想聽是第一條。通過講故事使人不知不覺進入狀態,是要真功夫的。如何找到一個適合理論宣傳的故事,牽涉到宣講者的理論功底、審美鑒賞、材料運用、語言組織等基本功,有了這樣的基本功,我們才可以用心找材料,用情講故事,使大家在潤物細無聲中接受教育,得到提升。
講好故事說道理。就事說事講故事,就是一杯白開水,沒什么味道。聯系實際講道理,則是喝一口好茶,回味無窮。馮成講故事的能力很強,講到高潮處讓人怦然心動。當他講到首長用玉米糊糊憶苦思甜時,不僅他本人激動,我們聽眾也為之感動。每年春節聚餐的意義在于,人民軍隊不忘人民,玉米糊糊就是軍隊和人民血肉相連、患難與共的象征。整個故事沒有一句大道理,但通篇充盈著正能量,讓人感受到真理的力量,真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。這不能不說是講故事的真功夫。
講透道理動人心。以講故事說道理是功夫,用道理打動人心則是一種境界。馮成講故事那種全身心投入的狀態,讓人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。他講的故事直抵人心,復原的場景溫暖人心,簡短的對話扣人心弦。整個故事可謂原汁原味,沒有雕琢的痕跡,講得娓娓道來,戰士憨厚可掬,首長嚴肅可敬,聚餐意義不說自明。道理要讓人接受很簡單,那就是講真實可信的故事,說讓人聽得懂的話。裝腔作勢,故作高深,自我感覺很有水平,但人們天然地對不接地氣的東西不以為然,相反,平實如話的交流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使人感到更加真實更加親切,人們就會喜歡聽你宣講。抓住人們求真的心理,用身邊的人發生的身邊事,靠精心組織,將它血肉豐滿地講出來,就不由得人不動心。
理論宣講是個硬任務,也是門大學問。完成艱巨任務得有做學問的真功夫。首先宣講者得真學真懂、真信真用,在此基礎上,邁開雙腿到基層去,熟悉百姓生活,傾聽百姓呼聲,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發現美,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故事,在講故事中教育人、團結人、鼓舞人,讓百姓自己掌握真理,為創造美好生活奮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