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訊員 劉皓 揚州發布記者 胡儉 余佳
今年是揚州榮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40周年,9月26日為《揚州古城保護條例》確定的第六個古城保護日。25日,揚州市廣陵區東關街道在古城皮市街開啟“尋·跡”古城魅力特色活動,在指定的東關街、東關古渡、東圈門、瓊花觀、朱自清故居等10個歷史古跡地標“打卡”拍照集贊獲得紀念圈,可在皮市街上兌換香囊、剪紙、雕版印刷等紀念品。許多游客市民禁不住感嘆:在“打卡”中感受古城在傳承歷史文脈中煥新發展,這樣的“古城節”玩得真“嗨皮”!
“尋·跡”古城活動現場
“打卡”網紅街,集贊“贏大禮”
傍晚的皮市街,人流如織。透著玻璃窗,看到“邊城書店”“久記邊爐”等網紅店鋪,早已客滿;街頭“端榮燒餅”“大油火燒”等傳統特色小吃攤前排起長龍。
街頭的兌獎處,游客排隊展示自己手機里“打卡”古城的微信記錄,兌換領取到心怡的文創獎品,歡呼雀躍。來自廣東的游客張桂秋陪著客商,在古城多地“打卡”拍照,美圖發至朋友圈,引來一片點贊與好評?!皝淼健玫胤健?,偶遇‘古城節’,真的好開心?!彼拥赜衷谂笥讶锇l了說說。
雖然主辦方只標注了10個歷史古跡地標“打卡”點,但許多市民與游客表示,每個“打卡”點,都蘊藏著一段厚重的歷史,都散發著濃郁的現代氣息,越是靜下心來深度游,越是有味道、越是想探尋。
皮市街非遺大師技藝體驗展臺,設計了很多體驗環節,比如游客可以體驗通草花制作技藝,并進行現場染色,收獲一個“四時常開”的花朵。面塑技藝大師的“一印、二捏、三鑲、四滾”引來無數小朋友的嘖嘖驚嘆,一個個面團在巧手中變成了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模樣。糖畫更是憑借“又好吃又好玩”成為現場“熱門”,一個小湯勺舀起融化的湯汁,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筑,讓許多“60后”“70后”對孩子說道“這是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”。此外,還有斗草、套圈等等流傳已久的傳統中國游戲,也是很受歡迎。
游客觀看糖畫制作
十年話巨變,最愛“年輕態”
即便是身在古城里的老街坊,也喜歡來皮市街“打卡”。瓊花觀社區老主任李華帶著孫子,一邊走一邊給孩子介紹皮市街的前世今生。吃完零食,手一伸,路邊的垃圾桶自動感應,抬起蓋子,“過去,提起老街巷,就想到臟亂差,現在成了旅游景點,連垃圾桶都智能化了!”
談起皮市街的十年變遷,沿街商鋪最有發言權。10年前,杭樹志回到揚州,打造“我慢”雜貨鋪,賣自己設計的文創產品,暢享精致的古城“慢生活”。隨后又在對面盤下店鋪,開起“浮生記”書店,咖啡+閱讀+文創。他說,自己當年“無心插柳”,如今“揚州慢”“文藝范”“年輕態”成為皮市街“代名詞”,成為古城揚州歷史文化街區最靚麗的標簽。
皮市街111號的“邊城書店”主理人王軍清晰記得,10年前,皮市街上僅有12家店鋪。政府逐年改造更新,路面從3米拓寬到11米,60多家各類文創、餐飲、零售等店鋪在此集聚。隨著公廁改造提升、市場化物業、游客服務中心等配套服務提升,特別是近年來舉辦一系列的“嗨皮”文化市集,最高峰時,日人流量可達3萬人次左右,讓皮市街成了經常在央視露臉的“網紅街”。
游客體驗非遺技藝
皮市街的“網紅效應”成為揚州古城有機更新的縮影。將“慢生活”刻在骨子里的千年古城,在文旅融合發展中煥發出勃勃生機,詩意生活讓無數人艷羨。
愛上揚州城,相約“好地方”
“古城揚州最舒服的季節,古街小巷從容悠閑,生活不急不躁,一切都慢得剛剛好! ”“愛上揚州城,不負‘好地方’,國慶游,約起來”……在東關街道“古城東關”推送的微信公眾號《“尋·跡”古城一日游活動》文章里,許多網友隔空喊話,相約揚州古城“好地方”,國慶長假來場古城深度體驗游。與此同時,古城多家民宿已經提前被預訂。
“尋·跡”古城一日游活動規模不大,為何線上線下反響不???因為,揚州歷史古城在全國很有分量。5.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,是國內少數保存完好的古城之一。護其貌、美其顏、揚其韻、鑄其魂,東關街、仁豐里、灣子街、南河下四大歷史文化街區,在古城保護與更新中煥發新活力。
“路邊的小店也是城市街道的真正‘守護者’?!闭绾紭渲舅f,揚州人對古城保護與更新,不僅是老房子修好、老街改造好,而是讓居民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、受益者,特別是讓年輕人能回來,讓外地人愿意來,讓古城古街“活”起來。
對此,東關街道相關負責同志表示,要讓古城體驗游從“網紅”到“長紅”,借助文化市集效應,盤活新旅游形式,將熱門旅游景點與歷史文化遺產串聯,進一步策劃“街巷游”、“胡同游”等古城特色旅游線路,以點帶線,連線成面,推動“古巷游”由“街”向“街區”華麗轉身。
本文供圖:東關街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