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訊員 李健 梅浩 邵潔 田園園
記者 高寶亮
“什么是清潔能源?什么是新材料?什么是低碳生活?以前,我對這些新名詞總是一知半解。這幾天,我到村里的農家書屋看了幾本科技方面的書,總算把這些概念搞懂了。不學習真的跟不上時代節奏了?!苯?,在楊壽鎮方集村農家書屋,60多歲的老黨員陳林一邊翻閱一本科技書,一邊感嘆。
如今在方集村,黨員干部與村民熱衷學習漸成一種新時尚,村里的農家書屋常常座無虛席。多年來,方集村村級經濟總是靠土地和漁塘發包收入來支撐。通過學習與交流,村“兩委”班子找到了村級經濟發展的著力點。2021年,方集村與寶女村聯手,建成了33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,內部結構為兩層,一層為生產車間,二層為辦公區、產品展示區。不久就有企業上門洽談租用,村里每年獲得25萬元的穩定租金收入。
楊壽鎮要建設“新能源小鎮”,清潔能源與國家“3060目標”相契合。方集村利用標準化廠房的房頂,建設了100千瓦的“屋頂電站”?!肮夥l電首先以低于工業用電標準的價格售給村里的企業,余電進入國家電網。這樣算下來,村里一年可得光伏發電收入8萬元到10萬元?!狈郊妩h總支書記羅晨表示,學習讓他們找到了發展思路,理清了發展方向。
嘗到了學習的甜頭后,方集村多方籌措資金對農家書屋進行改造提升,書屋配備了桌椅、書柜、投影儀等硬件設施,充實了時事政治、農業科技、法律法規、文藝、青年工作等方面的藏書,并配備專兼職管理員,保證每天開放時間不少于8小時。
小小的農家書屋,成了村民的“充電站”。如今,走進方集村農家書屋,總會看到不少學生、村民圍坐在書桌旁暢游書海。今年,方集村將基層黨員冬訓與農家書屋建設緊密融合起來,探索“冬訓+”方式,將農家書屋作為傳播理論、開展黨建工作的重要陣地,以更好地滿足新時代、新農村的新農民對于新知識的渴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