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公布了2020年的年度漢字“密”;馬來西亞年度漢字評選結果在線上揭曉為“疫”字;而中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、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“漢語盤點2020”活動在京揭曉,“民”“脫貧攻堅”字詞當選。這深刻反映了中國民意,也印證了中國的當今時代現實。
一個“民”字,繪就了中國全民抗疫圖。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決心,同時間賽跑、與病魔較量,迅速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、總體戰、阻擊戰,用3個多月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、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,進而奪取了全國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。
一個“民”字,展現了中國全民抗洪景。今年入汛以來,中國南方地區先后經歷了20次大范圍強降雨過程,長江中下游梅雨期較常年偏長23天,長江、黃河、淮河、珠江等流域主要河湖發生12次編號洪水,有634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。黨中央以“生命至上”為根本開展防汛救災,蓄洪區人民舍小家為大家。在中國的“硬核”防汛救災之下,終于戰勝洪水。
一個“民”字,書寫了中國全民抗貧史。決勝全面小康、決戰脫貧攻堅,這是14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,也是中國共產黨向人民、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。十八大以來,全國有1億多人口脫貧。最近,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,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。中國提前10年完成減貧目標,是世界上第一個讓全體公民走出極端貧困,實現第一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發展中國家。
一個“民”字,凸現了中國經濟正增長的生動奇跡。在全球經濟陷入負增長、大蕭條背景下,唯有中國成功控制住疫情,保持經濟社會穩健發展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預計,2020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(GDP)萎縮4.4%,而中國預計將正增長1.9%左右。今年我國將是全球唯一恢復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。
一個“民”字,集中體現了黨和政府重大政策的民本性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《建議》,集中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“兩大目標”既把5年發展規劃放到15年中通盤考慮,又以5年規劃為基礎提出15年遠景目標,體現了現代化標準,體現了“高質量發展、高品質生活”要求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一系列民生清單,提出了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,完善社保,優化收入分配結構,擴大中等收入群體,扎實推進共同富裕;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;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,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等,這些都道出了人民的意愿,撥動了無數百姓的心弦。
中國共產黨為什么“能”?根本原因就在于,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、與人民同甘共苦、與人民團結奮斗。人民情懷,是為民、憂民、親民、敬民、惠民,歸根到底是中國共產黨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在情感上的體現。一個“民”字,是中國人民的切實感受,是中國力量的生動凝聚。
沒有比夢想更加激蕩人心的力量,沒有比追夢更加鏗鏘有力的步伐。銘記2020的風風雨雨,帶著溫暖感動,帶著收獲成長,帶著民意民愿,讓我們重新出發,擁抱新年的到來,擁抱春天的勃發。(丁新伯/文 沈江江/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