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 沈江江
明明是沖著免費領紙巾去的,王女士沒想到,自己竟然一步步落入了騙子的陷阱,損失了11萬元。近日,儀征市人民檢察院披露該案詳情,協助轉移資金的余某也因犯掩飾、隱瞞犯罪所得罪被判處刑罰。
免費領紙巾的誘惑
2021年1月的一天,王女士百無聊賴地在網上“沖浪”,朋友圈里一條“免費領紙巾”的消息吸引了她的注意力。根據指引,王女士通過二維碼添加了一個微信名為“紙巾”的人為好友,并詳細詢問“免費領紙巾”的活動是否真實有效。
“確實有這個活動,你只要幫我們轉發一個圖片廣告就行了?!睂Ψ交貜?。王女士按照要求,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布了一條廣告,同時,將自己的收貨地址也給了對方。
下午,王女士被拉入了一個微信群。群里有人發布領紙巾的相關注意事項。沒一會,有人發布了一條“掃碼下載刷單兼職,名額有20個,抓緊時間報名”的信息。王女士正愁在家沒事做,趕緊掃描二維碼下載了一個App,之后,根據在線客服的指引,注冊了相關賬號,并添加了對方的聯系方式。
一步步落入陷阱
對方很快回復:“你先給平臺賬戶充錢,才能跟著做單?!蓖跖勘е囋嚳吹男膽B,向對方發來的支付寶賬戶里充值了50元。接著,王女士下載的某App平臺賬戶里也同步顯示到賬50元,跟著對方的指引,王女士很快就賺到了10元的傭金。
緊接著,王女士又投入1000元,賺了200元傭金。之后,王女士又投入了一單5000元,不過這一次,沒能嘗到甜頭。對方說,是因為王女士操作失誤,導致這一單無法提取傭金,甚至王女士自己的本金也提不出來,只能再充值1萬元才能繼續操作。
王女士又陸續充值1萬元、5萬元。對方表示,操作還是有誤,需要繼續充值20萬元才能解鎖賬戶。王女士表示自己手頭上沒有這么多錢,對方表示平臺可以幫忙墊付7萬多元,但是必須由王女士充值5萬元,之后再將墊付的7萬多元還上,才能繼續刷單賺錢。
王女士又一次充值5萬元。因為銀行限額,她還專門前往銀行,準備取款將平臺墊付的7萬多元還給對方。銀行工作人員問明緣由后,提醒王女士或許被騙了。這時,王女士才如夢初醒,報警求助。
資金流向了哪里?
王女士投入平臺的這些資金中,其中有一筆2萬元,一天后轉入了余某的賬戶。
余某經營著一家店鋪,利潤不高,對于剛買了房的她來說,生活壓力比較大。一個偶然的機會,余某了解到朋友小趙正在“跑分”兼職賺錢,美其名曰在網絡上通過“進貨出貨”獲取傭金,但是實際上,就是將平臺上收到的“貨款”轉到他人的賬戶上。
一開始,余某因為擔心這種行為犯法,并沒有過多追問,但是聽到小趙的手機里總是時不時發出到賬的提示音,她心動了。在了解了“跑分”的流程后,余某終于在某平臺上注冊了賬戶,并開始“跑分”。
幾天后,小趙銀行卡就被凍結,其了解到“跑分”實際是參與了犯罪活動,并在警方的通知下,將自己賬戶里的錢退還給了別人。
小趙立即將這一情況告知余某,讓她不要再繼續參與“跑分”了,但是,此時的余某將小趙的提醒拋在耳后。
因小失大被判刑罰
案發后,余某因涉嫌掩飾、隱瞞犯罪所得罪被儀征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。檢察機關審查后認為,2021年1月4日至12日間,被告人余某明知通過某軟件刷單返傭,幫助他人轉移犯罪資金的情況下,仍提供本人銀行卡幫助上線轉移犯罪活動資金。經查明,余某提供的銀行卡涉及轉移詐騙等犯罪活動資金3起,涉案金額共計人民幣4萬余元,非法獲利人民幣2000余元。
法院經審理后認為,被告人余某明知是犯罪所得,仍予以掩飾、隱瞞,其行為已構成掩飾、隱瞞犯罪所得罪,綜合其他情節,對其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,緩刑1年,并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。
該案承辦檢察官提醒廣大市民,如今,網絡詐騙防不勝防,市民一定要保持警惕,防止遭受損失。同時,要對網絡“兼職”進行甄別,不要成為犯罪分子的幫兇,更不要知法犯法。(文中涉案人物均為化名)
通訊員 李星 記者 林倩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