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河遼闊,再探蒼穹。7月24日14時22分,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,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,取得圓滿成功。今年以來,神舟十三號順利回家,神舟十四號成功發射,問天實驗艙發射圓滿,我國將于2022年年底完成空間站建設,進入“空間站時代”。在遙遠深邃的太空,在茫茫無際的宇宙,在燦爛無邊的星辰大海,中國航天帶給世界更多的驚嘆與浪漫。
“扶搖而上九萬里”。中國航天寫滿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浪漫。遙望太空,星河燦爛。2000多年前,詩人屈原以長詩《天問》向宇宙洪荒、天地自然發出驚世之問。如今,問天實驗艙問天向天宮;空間站核心艙“天和”,月球探測器“嫦娥”,月球車“玉兔”,火星探測器“天問”,火星車“祝融”,暗物質探測衛星“悟空”,量子實驗衛星“墨子”號,太陽探測衛星“曦和”號等,一個個重大航天工程遨游天空,發出中國現代科技的光芒。這些中國航天項目的命名,巧妙借用古代神話故事、古文典籍等,深深嵌入中國傳統文化印記,深深契合航天器特征與使命,富有寓意、飽含深意,展現了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完美融合,凸顯了中華文明的悠久深厚、源遠流長。
“吾將上下而求索”。中國航天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奮斗情懷。在千百年的斗轉星移中,中華民族的好奇與探索從未止步?!疤煅壑浮蹦先蕱|用一生踐行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,為后人留下“天眼”這雙繼續尋找答案的眼睛。從載人航天到奔月探火,從無人飛船到中國空間站,一次次沖破天際的星空之約,一次次關鍵技術的持續攻關,體現了中國科技人員的奮斗情懷、奮進拼搏,體現了中國勇于攀登高峰的志氣勇氣。如今,中國在浩瀚星辰的征途中,逐步具備了全面的宇宙空間探索和應用能力,不斷標注著中國航天發展的新高度,大大拓展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。這是中華文明可貴的文化傳承,這是擁抱時代的熱烈追求。中國人民有了不懈的奮斗,就一定能勇敢地 “一飛沖天”,問天蒼穹。
“萬水千山只等閑”。中國航天輝映了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。如今,在距地球約400公里的近地軌道上,在距地球約38萬公里的月球上,在距地球最遠達數億公里之遙的火星上,中國航天實現了一個又一個“星際跨越”,深深留下了中國人不斷探索的印跡。這些探索印跡,都是依靠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把航天器送向太空、沖向遙遠星際。長征運載火箭,意味著中國航天人永遠弘揚偉大“長征”精神。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,是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,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,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。大力弘揚“兩彈一星”精神、載人航天精神、長征精神,就是要堅持面向世界航天發展前沿、面向國家航天重大戰略需求,強化使命擔當,勇于創新突破,不斷在深邃浩瀚太空中邁向新的長征,向著更加廣闊的星辰大海進發,向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闊步前行。
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。探索浩瀚宇宙,發展航天事業,建設航天強國,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。在星辰大海中,中華民族將不斷續寫新時代的東方文明,在浩瀚宇宙中永續激蕩文明之光。(丁新伯/文 王萌/圖)